●1—10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32.1萬輛、增長13.7%
●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
●前三季度,新引進培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5500余家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亞同 何春陽)制造業是重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其成色決定了重慶經濟的發展質量。當前,我市制造業發展情況如何?11月29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重慶錨定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目標任務,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鞏固。
市經濟信息委主任藍慶華受市政府委托向大會作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8276億元,全國城市排名第4、內陸城市排名第1。今年1—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高于全國平均1.4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12%,高于全國平均5.8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至31.9%。
重慶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呈現出產業集群壯大、創新能力增強、轉型升級加快等特征。如我市深入實施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今年1—10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32.1萬輛、增長13.7%,全產業集群完成產值4993.7億元、增長5.8%。電子行業全面向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集群邁進,今年1—10月,全產業集群完成產值5885.5億元。積極建設先進材料產業集群“新支撐”,今年1—10月,全產業集群完成產值5320.9億元。
在增強創新能力方面,我市大力推進研發機構建設,組建西南地區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創新中心”和10家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家,累計分別達48家、1157家;全市有研發機構、研發活動的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29.8%、42.2%。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硅光芯片三維/異構集成、3D造型微晶納米電子玻璃等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
在深化轉型升級方面,重慶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發展數字經濟有機結合,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深入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今年前三季度,新引進培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5500余家、累計達3.9萬余家,軟件業務收入全國排名由2022年年末的第9位上升至第8位。謀劃部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八大行動,新建設認定智能工廠17家、數字化車間224家。
在強化市場主體培育方面,我市實施領軍“鏈主”企業跨越發展計劃,推動領軍“鏈主”企業加速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持續健全中小企業梯隊培育體系,新設立中小微企業12.8萬戶、增長15.4%,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66家、累計3850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3家、累計286家,新上市工業企業7家、累計57家。
藍慶華介紹,下一步,我市將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緊盯實現規模能級、創新賦能、結構優化、綠色低碳轉型、空間布局、企業主體升級“六個新突破”,確保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建設取得標志性進展。突出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一號工程”、“四鏈”融合、數字變革、主體培育、產業布局,協同構建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完整體系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