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政府印發
《重慶市加速推進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
(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包括6個部分32項具體舉措任務
官網截圖
到2027年,我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60%,基本形成20個百億級規模、具備較強行業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培育100家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
《行動方案》提出重點發展科技研發服務、工業設計、檢驗檢測、智能運維服務、低碳環保服務、工程技術服務等6個與制造業聯系緊密、體現創新型服務張力的行業領域。
■ 為增強研發服務能力,提出加快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深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重點引進創業孵化、技術轉移、中試熟化、創業投資等各類服務機構,新增規模以上科技研發服務業企業500家。
■ 為培育全鏈條工業設計產業集群,提出推進全球設計之都建設,實施國家級和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工程,構建“設、研、產、銷”綜合設計服務生態體系,集聚工業設計相關機構和企業500家以上,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5家左右、市級工業設計中心250家以上。
■ 為加快打造千億級檢驗檢測產業集群,提出突出培育市場主體,謀劃布局軟件與信息服務、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領域的檢驗檢測能力,檢驗檢測服務業全產業鏈規模達到1100億元。
■ 為推動專業維修向智能運維服務業升級,提出聚焦重點領域引進實施模擬運行、狀態監測、維修維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重點項目,在有條件的綜保區積極拓展數控機床、通信設備等保稅維修業務,爭取落地“境內進、出境外”保稅維修新業務,培育高端智能運維服務企業50家左右。
■ 為推動低碳環保服務業加快發展,提出大力發展節能減排投融資等第三方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等先進制造技術,建成10個綠色分揀中心,報廢汽車、廢舊家電回收量分別較2023年增長100%和30%以上,合同能源管理等綠色服務業營收年均增速超過20%。
■ 為提升工程技術服務業綜合能力,提出著力引進一批工程設計、勘察測繪、咨詢服務等建筑業上游企業,培育壯大投資咨詢、設計、勘察、造價、監理、招標代理等專業服務機構,全過程工程咨詢骨干企業達到50家,勘察設計行業營業收入突破600億元,取得注冊執業資格的勘察設計人員約6000人,注冊監理工程師和造價工程師突破1萬人。
提出重點發展總集成總承包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產業電商服務、軟件信息服務、數字資源服務等5個跨界融合特點突出的行業領域。
■ 為培育發展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業,提出加快培育一批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提供商,加快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示范,拓展應用場景和領域,新培育總集成總承包服務企業10家。
■ 為創新發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提出引導物流、快遞服務融入制造業采購、生產、倉儲、分銷、配送等環節,引導鏈主企業建設“一鏈一網一平臺”,建設10家鏈網平臺工廠。
■ 為融合發展產業電商服務業,提出集聚一批直播孵化公司和主播達人,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招引進口型國際供應鏈“鏈主”企業、出口型第三方平臺企業,打造12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跨境電商產業園。
■ 為提質發展軟件信息服務業,提出深入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加快“啟明星”“北斗星”企業培育,推進軟件人才“超級工廠”建設,新增軟件信息服務業企業上萬家,新增從業人員20萬人。
■ 為拓展數據資源服務業態,提出培育數據要素型企業、行業性產業化數據商、數據流通服務商、數據經紀商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等,大力發展數字游戲、影視動漫等數字內容新業態,數據資源服務產業市場規模邁上新臺階,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提出重點發展生產性金融服務、現代化物流業、商務會展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會計審計稅務服務、法律和知識產權服務等7個行業領域。
■ 為提升生產性金融服務業水平,提出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推動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在渝落地,引導耐心資本重點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生產制造類企業,力爭全市金融資產規模達到11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800億元。
■ 為加快完善現代化物流業體系,提出完善“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構建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強化內培外引提升物流市場主體實力,吸引上下游優質企業落戶重慶,新增A級物流企業20家。
■ 為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服務業,提出大力引進全球性的專業服務機構,培育一批商務服務業知名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會展名城,進入UFI(國際展覽業協會)認證的機構數量超過5家。
■ 為集聚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提出壯大獵頭、人才測評、人才尋訪職業中介服務,鼓勵建設行業性、專業性人才市場,開發一批高質量技能培訓項目,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
■ 為培育壯大生產性租賃服務業,鼓勵融資租賃公司在渝以發債、貸款等方式進行融資,發展集成電路、航運、影視設備、綠色租賃、知識產權租賃等特色租賃新業態,培育20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實物租賃企業。
■ 為提升會計審計稅務服務業質量,提出壯大會計師事務所數量和規模,培育高水平稅務專業服務機構,全市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35家。
■ 為拓展法律和知識產權服務業,提出培育一批中國一流的國際律師事務所和專業精品所、優質知識產權服務機構,100人以上律師事務所約20家。
針對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綜合性解決方案提供、公共服務平臺支撐等共性需求,提出實施八大重點工程。
■ 為全面賦能生產性服務和服務型制造,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提出實施數字賦能提升工程和產業深度融合工程,加快建設西部數據交易中心,網絡、算力、流通、安全基礎設施,可信數據空間,打造“數據要素×交通運輸”等典型應用場景,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國家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創新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等。
■ 為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市場主體,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提出實施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和開放合作拓展工程,內育外引、梯度培養,支持生產性服務業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轉型發展,培育一批“重慶服務品牌”,高標準建設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積極對接高標準國際規則,深化渝新合作、渝港合作,加強與RCEP成員合作,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 為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引導各區域錯位發展,提出實施平臺載體支撐工程和區域協調發展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百億級規模、具備較強行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業聚焦區,打造一批特色“星級”樓宇,實現“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圍繞各區域制造業發展基礎及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繪制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地圖,引導各區域優勢互補、功能錯位等。
■ 為更好地發揮吸納就業作用,補齊高端專業人才匱乏短板,提出實施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和人才體系驅動工程,大力發展法律、會計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統籌用好就業補貼等政策,提供多樣化就業機會,通過“揭榜掛帥”“揭榜招賢”等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組建實體化運行的市域產教聯合體等。
為確保《行動方案》落實落地,提出實施強化統籌領導、強化政策激勵、強化用地保障、強化項目支撐、健全統計體系、優化發展環境六項保障措施。
目前,市政府已經建立了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專項工作機制,并新設立市級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專項資金,將對生產性服務業重點企業、項目、平臺載體和創新集聚示范區給予支持。
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市級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集聚區管理辦法。市級相關部門將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本行業領域服務業發展工作專班或專項小組,謀劃一批專項行動、專項政策、專項舉措,或者對前幾年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進行評估修訂,形成我市生產性服務業“1+N”政策體系。
來源:重慶發布